2020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我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男性比女性平均寿命少接近6岁。近期一项刊登在《Nature Aging》杂志期刊上的研究显示,男性的免疫细胞也更容易变老,性別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应当被纳入疾病治疗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一说到疾病,必然想到免疫力。从一出生,我们就在为抵御疾病、获得免疫力而努力:
接种疫苗是积极获得免疫力的最好方法;
用餐、入睡、运动也是为了更好地健康成长、提高与疾病斗争的战斗力。
看不到、摸不着的免疫力
究竟是什么?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抵挡外来入侵的病毒感染、病菌、体内突变细胞等等的能力,使自身保持健康的能力。
但是针对免疫力的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
长辈们认为好好吃饭就能增强免疫力;或者适当填补蛋白粉就能增强免疫力;
年轻人认为免疫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实际上免疫力与血液中含量成分最丰富的中性粒细胞密切相关。近期的一项研究也为我们开启一道深入了解免疫力的一扇门。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免疫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含量最丰富,占白细胞计数的50~70%,是抵挡感柒的“第一道防线”。
这一研究从骨髓中性粒细胞生成的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脂类组学和表观基因组数据集分析得出性别和衰老与免疫力的关系。
免疫力,男女授受不亲
研究发现,雌雄小鼠的中性粒细胞在抵挡感柒时工作方式不同。
图片出处:《Nature Aging》官方网站
雄性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更倾向于释放出杀毒粒子,杀掉病原体。
雌性小鼠的中性粒捕获病原体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称为NETosis的方式(细胞向外排出染色质,形成一张网,诱捕并杀掉病原菌)。
由于在NETosis活力较高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会攻击健康细胞。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更易于患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科学研究还发现,与女性相比,男性的中性粒细胞随年纪提高产生更多转录变化,代表着男性中性粒细胞更容易衰老。因此,性別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应当被纳入疾病治疗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
免疫力高低与否,怎么判断?
医学检查:假如人体出现不适感、有一些突发性的症状,考虑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可以通过免疫检查来做辅助诊断,包含免疫五项查验、补体成分C3、C4等补体的检查、免疫细胞及各种淋巴因子的检查。
自我预判:免疫力下降的人通常会出现反复感柒、经常发烧、口腔肿痛、疲劳乏力等表现。
如何正确增强免疫力?
我们常常能看见一些以增强免疫力为主要功用的保健品和补品,他们的功能能否与宣传的一致,可能还需要衡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免疫力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均衡饮食yyds
2、不让免疫系统熬夜
3、劳逸结合、适量锻炼
强度过大的工作负荷很有可能会使身体免疫力短暂降低,久而久之,疲劳的人体必定造成免疫力失调。因此,每个人都要留意劳逸结合,适当释放压力。
此外,适度的锻练不能少,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和癌症病人更要通过适合自身的锻练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400-099-6099
cells1999@163.com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北路3号1号楼